股民配资炒股
7个提升工作效率的习惯:
1. 重复的工作通过抽象成脚本、代码生成器等方式实现自动化;
2. 养成良好的开发习惯:清晰的命名、合理的文件结构、明确的注释、描述性的Commit Message;
3. 调试前先整理思路,明确问题、现象,规划调试步骤,并将其写下来;
4. 积累自己的小工具,将重复的工作工具化;(这一条和第一条相似)
5. 给自己设置一个不受干的专注时间,处理的难的任务;
6. 学习别人的工作方式、流程,而不是抄代码;
7. 每周给自己复盘一次,观察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提升;
我觉得对开发者提升工作效率挺有学习借鉴意义的。
以下是原文的翻译:
我们都见过那些“10倍工程师”的梗图。有人把他们当偶像,有人则嗤之以鼻。
但事实是:成为“10倍工程师”并不是靠天赋异禀、每天工作20小时,或者一边灌红牛一边重写Linux内核。
关键在于习惯。那些安静的习惯,没人注意到……直到你的产出高得让人怀疑。
以下是我这几年悄悄养成的7个习惯,它们让我从过去的自己升级成了“10倍”版本——完全不需要AI助手。
1. 写能自动生成代码的代码
不是指大语言模型,而是脚本、代码生成器和脚手架工具。
我养成了自动化这些事情的习惯:
• 模板文件
• CRUD接口
• 测试桩
• 甚至GitHub Actions工作流
只要是我接触超过两次的项目,我就会抽象成一个工具。最终,我有了一个内部工具箱,为客户和个人项目节省了数十小时。
为什么这能让你10倍提升: 你不再重复解决同一个问题,自己的产出也能倍增。
2. 总是为“未来的自己”设计
我不再只为“现在”写代码,而是为六个月后会读这段代码的人(通常还是我自己)写。
这意味着:
• 有描述性的提交信息
• 清晰的函数命名
• 有意义的注释(不是那种“显而易见”的)
• 合理的文件结构
最重要的是,在动手前先写README.md。这会强迫你理清思路。
为什么这能让你10倍提升: 你不用再花时间猜自己写的东西,未来的你(或团队)能更快推进。
3. 先记录再调试
在修bug之前,我会先写一个简短的“调试日志”,比如:
- 问题:Safari下上传按钮崩溃
- 假设:可能是Blob兼容性问题
- 计划:
1. 在Safari 14复现
2. 检查MIME类型处理
3. 用async/await替换FileReader
我会在Notion或者markdown草稿本里写这些。
为什么这能让你10倍提升: 写下来能让思路更清晰,调试更高效。
4. 给自己造小工具
随着时间推移,我做了这些:
这些不是“产品”,而是提升效率的小倍增器。
为什么这能让你10倍提升: 你消除了每天反复出现的微小痛点,效率自然提升。
5. 给“深度工作”设定时间块
我会为深度工作设定无干扰时间。在这段时间里:
• 不看Slack
• 不刷Twitter
• 不处理“紧急”代码评审
我的日历上会有90分钟的时间块,标注为“专注开发核心功能”或“技术债冲刺”。
为什么这能让你10倍提升: 频繁切换任务会打断节奏,时间块能保护专注力。
6. 不只抄代码,更抄流程
我不再只复制Stack Overflow的答案,而是开始观察:
• 顶级GitHub仓库如何设计CI/CD
• 开源项目如何管理发布
• 独立开发者如何自动化上线
然后把这些工作流融入自己的体系。
为什么这能让你10倍提升: 代码是暂时的,系统才是长久的。
7. ✨ 每周复盘一次——哪怕只有自己
每周五,我会回答三个问题:
1. 哪些做得好?
2. 哪些出错或拖慢了进度?
3. 下周我会自动化或改进什么?
这个10分钟的小仪式能帮我发现隐形的时间浪费,每周都能变得更高效一点。
为什么这能让你10倍提升: 你把自我觉察融入流程,成长就变得不可阻挡。
最后总结:“10倍”不是神话,而是积累
没有哪个神奇的开关能一夜变“10倍”。
“10倍效应”是日积月累的——靠无数小改进、好习惯和工具,悄悄让你每天都在加速。
而且,这并不需要ChatGPT或超人般的技能。你只需要:
• 有意识
• 保持一致
• 对节省时间略微执着,但不牺牲质量
股民配资炒股
卓信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